3+3 和 3+1+2 模式下志愿填报规则有何不同?
选考科目要求
“3+3”模式:- “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统考科目,另外的“3”是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这6门科目中任选3门作为选考科目。
- 在志愿填报时,高校专业(类)对选考科目要求的设定较为多样化,一般会具体列出对某些选考科目的要求,比如要求必须选考物理,或者选考物理、化学、生物中的某一门或某几门等,也有部分专业不限选考科目。
“3+1+2”模式:
- “3”同样是语文、数学、外语统考科目,“1”是从物理和历史中必须选考1门,“2”是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这4门中任选2门。
- 高校在设置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时,通常会依据专业特点分为两种大的类型。一类是首选科目要求为物理的专业组,在这个专业组里再细分对再选科目(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的不同要求;另一类是首选科目要求为历史的专业组,同样也会有对再选科目的具体规定,整体选考科目要求的针对性更强、区分度更明显。
志愿填报单位
“3+3”模式:- 一般以“院校+专业(类)”为志愿填报单位,也就是考生可以直接填报具体的院校和专业(类)组合,一个志愿就是一个院校加一个专业(类),比如“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就是一个志愿选项。
- 这种模式下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相对较多,有的省份可能多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志愿。
“3+1+2”模式:
- 多采用“院校专业组”的方式作为志愿填报单位。一个院校专业组是高校根据不同专业(或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人才培养需要等因素划分的不同专业组。
- 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相同,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先选择院校专业组,再从该专业组内选择具体的专业。每个省份设置的院校专业组数量和考生可填报的院校专业组及专业数量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数量相对“3+3”模式下的单一院校专业志愿会少一些。
投档录取规则
“3+3”模式:- 投档时,依据考生的高考总分(语文、数学、外语统考成绩加上选考科目成绩)以及所填报的志愿,按照一定的投档比例(如1:1.05等)将考生档案投递给相应院校。
- 院校在录取时,主要根据招生章程规定的录取规则,对进档考生的高考成绩、体检情况、综合素质评价等进行综合考量,确定是否录取以及录取到具体专业。有些院校可能会对单科成绩有要求,比如要求英语达到一定分数等。
“3+1+2”模式:
- 投档环节也是按照考生的高考总成绩(语文、数学、外语、首选科目、再选科目成绩等),结合考生填报的院校专业组志愿进行投档,投档比例同样由各省规定。
- 在录取阶段,高校首先对进档到院校专业组的考生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筛选录取到具体专业,通常会考虑考生的再选科目成绩、专业调剂情况等。而且由于“3+1+2”模式下选考科目分组相对明确,在专业调剂时也只能在考生所填报的院校专业组内的未录满专业间进行调剂。
专业调剂规则
“3+3”模式:- 如果考生填报的某个院校的某个专业未被录取,且考生选择了服从专业调剂,那么高校会在本校招生计划未满的专业中,综合考虑考生的成绩、体检等情况,将考生调剂到其他专业。这里的其他专业范围可能是该院校除了考生所填报专业之外的所有未录满专业。
“3+1+2”模式:
- 当考生在所填报的院校专业组内的某个专业未被录取且同意专业调剂时,高校只能在该考生所填报的院校专业组内的其他未录满专业中进行调剂,不能调剂到该校其他院校专业组的专业,这是因为不同院校专业组的选考科目要求不同,限制了调剂范围。
不同的选考模式下志愿填报规则各有特点,考生和家长需要深入了解所在省份的具体规定以及高校的招生要求,以便准确、合理地填报高考志愿。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979886916@qq.com
上一篇:新高考模式下志愿填报有哪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