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志愿技巧

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有哪些常见类型?

作者:苏老师 日期:2025-01-11 点击数:527

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常见类型如下:

1. 分数优先

含义:按照考生的高考总分(或投档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依次检索考生的志愿,按照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进行录取。在检索每个考生的志愿时,只要考生所填报的院校专业组(或专业)有计划余额,就会被录取到该院校专业组(或专业)。

举例:考生甲高考成绩600分,考生乙590分,录取时先检索甲的志愿。假设甲填报的A院校专业组还有名额,甲就会被A院校专业组录取,之后才会检索乙的志愿情况。

2. 专业优先(或志愿优先)

含义:高校按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先将所有第一志愿报考该专业的考生按照高考成绩等相关条件进行排序录取,若第一志愿该专业未录满,则再考虑第二志愿报考该专业的考生,以此类推。

举例:某专业计划招收50人,第一志愿报考该专业且达到录取要求的考生有40人,这40人会先被录取。若还剩余10个名额,再从第二志愿报考该专业的考生中筛选录取。

3. 专业级差

含义:院校在录取考生时,按照考生填报的院校专业组(或专业)志愿顺序,依次扣减一定的分数级差(通常在1 - 5分之间),再以扣减后的分数对考生进行排序录取。

举例:某高校规定专业级差为3分,考生甲高考成绩600分,第一志愿报考该校某专业未被录取,当他的档案投到该校的其他专业组(或专业)进行第二志愿检索时,其成绩会被视为597分(600 - 3),然后与其他第一志愿报考该专业组(或专业)的考生以及其他有专业级差后分数的考生一起重新排序录取。

4. 按综合素质评价录取

含义:在参考高考成绩的基础上,结合考生在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如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考量后录取。

举例:高校在录取时,除了看考生的高考分数达到分数线外,还会查看考生在高中时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情况、学科竞赛获奖情况、艺术特长展示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记录,综合判断是否录取该考生。

5. 特殊类型招生录取规则

含义:针对高校自主招生(目前已取消,改为强基计划等其他招生方式)、综合评价招生、高校专项计划、艺术类招生、体育类招生等特殊招生类型制定的专门录取规则。这些规则一般会综合考虑考生的特殊才能、专项测试成绩、高考成绩等多方面因素。

举例

综合评价招生:高校会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组织的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可能包括面试、笔试等)以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按照一定的权重计算综合成绩,然后依据综合成绩进行录取。

艺术类招生:通常要求考生参加专业统考或校考取得合格成绩,然后按照考生的艺术类专业成绩和高考文化成绩,依据一定的比例合成综合分(如有的高校是专业成绩占60%,文化成绩占40%),再根据综合分进行录取。

不同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招生专业需求等因素,会采用不同的录取规则,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仔细研读各高校的招生章程,明确其录取规则,以便合理填报志愿。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9798869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