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专业录取规则有 “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专业级差” ,它们分别是怎样操作的?
分数优先
1. 基本原理:- 这是一种以考生高考总分(或综合分数,在实行新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的录取规则。高校在录取时,先将所有进档考生按照分数高低排成一个队列。
2. 具体操作流程:
排序:把报考该校的所有考生的高考成绩(含加分,按各高校招生章程规定执行)从高到低进行排序。例如,某高校在某省招收1000名考生,省招办会将填报了该高校志愿且成绩达到其调档线的所有考生档案投递给该高校,高校招生办收到这些档案后,就按照成绩给考生们排队,成绩最高的排在最前面,依次类推。
检索志愿并录取:从排名最前的考生开始,依次检索其填报的专业志愿。按照考生所填专业志愿的顺序,逐一查看各专业是否还有招生计划空缺。如果考生所报的第一个专业志愿有空额,就将考生录取到该专业;若第一个专业志愿已满,则看第二个专业志愿,依此类推,直到考生被某个专业录取或所有专业志愿均无法满足而退档(一般会查看是否服从调剂,服从则调剂到其他未录满专业,不服从则退档)。然后再对排名第二的考生进行同样的志愿检索和录取操作,直至完成所有进档考生的录取工作。
专业优先
1. 基本原理:- 也称为“志愿优先”,它是先按照考生填报的第一专业志愿进行分类,然后在每个专业志愿类别里,再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进行排序录取。
2. 具体操作流程:
按第一专业志愿分类:高校招生办在收到进档考生的档案后,首先会根据考生填报的第一专业志愿,将考生划分到不同的专业组中。比如,某高校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会计学等多个专业招生,招生办会把第一志愿填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考生归为一组,第一志愿填报法学的考生归为另一组,以此类推。
各专业组内排序录取:在每个专业志愿组内,再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对于每个专业,高校会根据招生计划,从该专业组内成绩排名靠前的考生开始录取,直到该专业的招生计划数满额为止。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划招收50人,那么在第一志愿填报该专业的考生组内,就选取成绩排名前50的考生予以录取。如果某个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的人数少于计划招生数,可能会从填报了该专业为第二志愿或其他后续志愿的考生中补充录取(具体要看高校招生章程规定),但通常是优先满足第一志愿考生。
专业级差
1. 基本原理:- 这种录取规则是在分数优先和专业优先之间的一种折衷方式。它既考虑考生的高考总分,也会对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顺序给予一定的“惩罚”或“优惠”(通过设置专业级差分数来体现)。
2. 具体操作流程:
设置专业级差分数:高校会在招生章程中明确规定专业级差的分值,比如有的高校规定专业级差为3分、2分、1分等,即第一专业志愿与第二专业志愿之间级差为3分,第二专业志愿与第三专业志愿之间级差为2分,第三专业志愿与第四专业志愿之间级差为1分(具体分值各高校不同)。
志愿检索与分数调整:当检索某考生的专业志愿时,先看其第一专业志愿。如果第一专业志愿不能满足(该专业已录满),则将考生的总分减去相应的专业级差分数(如第一专业志愿未录上,就减去与第二专业志愿间的级差分数),然后以调整后的分数再看其第二专业志愿是否能满足。若第二专业志愿仍不能满足,继续减去下一级差分数后看第三专业志愿,依此类推,直到考生被某个专业录取或所有专业志愿均无法满足而退档(同样要考虑是否服从调剂)。例如,某考生高考成绩是600分,第一专业志愿未被录取,该校专业级差规定第一专业志愿与第二专业志愿间级差为3分,那么该考生在检索第二专业志愿时,其有效分数就变为597分,再用597分去看第二专业志愿是否有空额可录。
不同高校会根据自身情况采用不同的专业录取规则,考生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仔细研读各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其具体的专业录取方式,以便更准确地填报志愿,提高被录取到心仪专业的几率。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9798869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