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征集志愿填报,录取的可能性大吗?
作者:苏老师 日期:2025-02-02 点击数:966
有利因素使得录取可能性较大的情况
招生计划缺额多:如果某所高校在正常录取批次结束后,出现了大量的招生计划缺额,比如有的专业原计划招生50人,但常规录取只招到了30人,有20个缺额,那在征集志愿阶段可供选择的名额相对较多,考生被录取的机会也就相应增加。例如一些较为冷门的专业或者地处偏远地区高校的部分专业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报考人数少:当参与征集志愿填报的考生人数相对较少时,竞争压力就会减小。比如一所高校有50个征集志愿名额,而填报该校征集志愿的考生只有80人,那么只要考生的成绩和其他条件符合要求,录取的概率就比较可观。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征集志愿信息宣传不够广泛,或者征集志愿的专业不太热门等情形下。
不利因素导致录取可能性较小的情况
竞争激烈:有些时候,虽然是征集志愿,但一些优质高校或者热门专业由于在常规录取中只是少量名额未录满,会吸引大量成绩较好且符合条件的考生报考。比如某所知名高校的王牌专业在征集志愿时有3个名额,却可能有几百名考生争抢,这时候录取难度就很大,录取可能性就比较低。考生条件不符:征集志愿往往对考生的成绩、单科成绩、体检情况等有特定要求。如果考生不符合这些条件,即使填报了也无法被录取。例如某医学类专业征集志愿要求考生化学单科成绩达到一定分数,而有的考生化学成绩不达标,那录取可能性就是零。还有一些专业对色盲、色弱等有严格限制,不符合要求的考生即便填报也无录取希望。
总体而言,参加征集志愿填报有被录取的机会,但不能一概而论说录取可能性大或小,要具体结合高校缺额情况、报考人数以及自身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9798869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