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专业录取规则有 “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专业级差” ,它们分别是怎样操作的?
分数优先
1. 基本原理:- “分数优先”也叫“分数清”,是指高校在录取时,按照考生的高考总分(或投档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依次检索每个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只要考生的成绩达到所报专业的录取要求,就会被该专业录取。
2. 具体操作流程:
第一步:排序:高校招生办将所有进档考生(即达到该校投档分数线并被投档的考生)按照高考总分(或投档成绩)从高到低排成一个队列。例如,某高校收到了1000份符合投档要求的考生档案,就会对这1000名考生的成绩进行排序,高分在前,低分在后。
第二步:检索专业志愿:从高分考生开始,依次逐个检索每个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比如,排在第一位的高分考生,先看他的第一专业志愿,如果该专业此时未满额,就把该考生录取到这个专业;如果第一专业志愿已满额,就接着看他的第二专业志愿,依此类推,直到找到一个未满额的专业将其录取为止。
第三步:后续考生处理:在第一名考生完成专业录取后,接着按照同样的方式处理排名第二的考生,也是先看其第一专业志愿,若满额则看第二专业志愿……如此循环,直到所有进档考生都完成专业录取。
专业优先
1. 基本原理:- “专业优先”又称“专业清”,它是先按照考生所填报的第一专业志愿进行分类,高校各专业分别对报考该专业的考生按照高考总分(或投档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并录取,直到该专业录满计划人数为止。然后再对未被录取且第二专业志愿为其他专业的考生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录取,依次类推。
2. 具体操作流程:
第一步:按第一专业志愿分类排序:高校招生办先根据考生填报的第一专业志愿,将所有进档考生分成不同的群体,每个群体对应一个专业。比如,某高校有经济学、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专业,就会把第一专业志愿填报经济学的考生归为一类,填报会计学的归为另一类,等等。然后,各专业分别对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按照高考总分(或投档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第二步:各专业依次录取:各专业从报考本专业且排序后的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直到该专业的计划招生人数满额。例如,经济学专业计划招收30人,那么就从第一专业志愿填报经济学且已排好序的考生中,录取前30名。
第三步:处理未录取考生及后续志愿:当某个专业完成第一轮录取后,那些第一专业志愿报考该专业但未被录取的考生,其档案会被退回。这些考生的第二专业志愿将被重新考虑,但此时要和其他第一专业志愿未报该专业但第二专业志愿为该专业的考生一起,按照新的群体重新排序,再根据剩余计划进行录取。这个过程会不断重复,直到所有考生的专业志愿都经过处理或所有专业计划都已完成招生。
专业级差
1. 基本原理:- “专业级差”是一种介于“分数优先”和“专业优先”之间的录取方式。高校在录取时,先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对进档考生进行排序,然后依次检索考生的专业志愿。但与单纯的“分数优先”不同的是,当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未被录取时,在考虑其第二专业志愿时,会在其高考总分(或投档成绩)上减去一定的分数(即专业级差分数),再按照这个调整后的分数与其他报考该第二专业的考生一起进行排序和录取。同理,若第二专业志愿也未被录取,考虑第三专业志愿时还会再减去一定分数,依此类推。
2. 具体操作流程:
第一步:排序:高校招生办首先按照考生的高考总分(或投档成绩)对所有进档考生进行从高到低的排序,这一点和“分数优先”的初始步骤相同。
第二步:检索第一专业志愿:从排序后的第一名考生开始,依次检索每个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如果第一专业志愿能够满足录取要求,就将该考生录取到该专业。
第三步:处理第一专业志愿未录取情况:如果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未被录取,那么在考虑其第二专业志愿时,会在该考生原来的高考总分(或投档成绩)上减去事先设定的专业级差分数(例如,设定专业级差为3分,那么就减去3分)。然后,以这个调整后的分数与其他报考该第二专业的考生一起重新排序,再看其是否能满足第二专业志愿的录取要求。
第四步:后续专业志愿处理:如果第二专业志愿也未被录取,在考虑第三专业志愿时,会再次在已调整过一次的分数基础上(即减去第一次专业级差后的分数)再减去一定的专业级差分数(可能和第一次级差相同,也可能不同),然后重新排序并进行录取判断。依此类推,直到考生被某个专业录取或者所有专业志愿都已检索完毕。
不同的专业录取规则对考生的志愿填报策略有着不同的影响,考生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仔细了解目标高校所采用的录取规则,以便更精准地填报专业志愿,提高被录取到心仪专业的几率。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9798869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