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志愿级差,在填报志愿时如何考虑志愿级差?
志愿级差是指高校在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时,该生考分要高于已投档(或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一个规定分数,这个规定分数就是该校的志愿级差。
例如,某高校规定志愿级差为30分,若该校第一志愿投档线是600分,那么在录取第二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时,该考生的成绩至少要达到630分(在其他条件也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被录取。
二、填报志愿时考虑志愿级差的方法
1. 了解目标高校是否设置志愿级差及具体分值
- 仔细查阅各高校的招生章程。招生章程是高校向社会公布有关招生信息的主要形式,其中会明确说明该校是否设置志愿级差以及级差的分值情况。不同高校的规定差异较大,有的高校可能不设置志愿级差,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而有的高校设置的志愿级差可能是固定分值,如20分、30分等,也有的高校可能会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志愿级差。
- 关注高校官网、阳光高考平台等官方渠道发布的招生信息,确保获取到最准确、最新的关于志愿级差的内容。
2. 分析志愿级差对录取概率的影响
- 如果考生的成绩相对优势不明显,且目标高校设置了较大的志愿级差,那么在填报该校作为第二志愿及以后志愿时就要格外谨慎。因为即使考生的总分达到或超过该校第一志愿投档线,但扣除志愿级差后,可能就不满足所报专业的录取要求了。
- 例如,考生的成绩是620分,某高校第一志愿投档线是600分,该校志愿级差为30分,该考生若将其作为第二志愿,那么等效分数就只有590分(620 - 30),可能就无缘该校一些热门专业甚至可能无法被该校录取,所以要综合考虑自身成绩与该校历年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以及志愿级差的关系。
3. 合理安排志愿顺序
- 在填报有志愿级差的高校时,要尽量将其往前排。如果考生非常心仪某所设置志愿级差的高校,且自身成绩有一定竞争力,可考虑将其作为第一志愿填报,这样就无需承担志愿级差带来的分数“损失”。
- 如果作为第二志愿及以后填报,要对自己的分数有足够准确的预估,确保扣除志愿级差后仍有较大可能满足该校的录取条件,包括达到该校当年预估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以及所报专业的分数线等。同时,要结合其他平行志愿高校的情况,合理搭配,形成有梯度的志愿组合,降低落榜风险。
4. 结合专业录取情况考虑
- 不仅要关注高校的志愿级差,还要深入了解该校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及录取规则。有些高校虽然整体设置了志愿级差,但不同专业在录取时可能还会有额外的要求或分数线波动。
- 比如,某高校的王牌专业即使在扣除志愿级差后,录取分数线可能依然很高;而一些相对冷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可能会相对低一些。所以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成绩情况,权衡是冲热门专业但承担可能因志愿级差不被录取的风险,还是选择相对冷门专业以增加录取机会。
总之,在填报志愿时充分考虑志愿级差,需要考生和家长仔细研究高校招生章程、准确分析自身成绩与高校及专业录取要求的匹配度,从而合理安排志愿顺序,提高被录取的成功率。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9798869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