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类型招生的志愿填报与普通志愿填报的关系如何?
区别
招生类型不同普通志愿填报:面向广大普通高考生,涵盖了绝大多数高校的各类常规专业招生,包括文理科、工科、商科、医科等各个学科领域的专业,是最为常见的高校招生方式。
特殊类型招生志愿填报:针对具有特定专长、才艺或符合特定条件的考生,常见的特殊类型招生有自主招生(目前已取消,改为强基计划等其他形式)、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保送生、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预科班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选拔标准和招生要求。
选拔标准不同
普通志愿填报:主要依据考生的高考总成绩(部分省份还会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进行录取。高校会根据招生计划,按照考生的分数从高到低依次录取,分数是最关键的因素。
特殊类型招生志愿填报:选拔标准更为多元化。比如强基计划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特长和综合素质,除高考成绩外,还会有高校组织的笔试、面试等考核环节;艺术特长生需具备一定水平的艺术特长,要通过相关艺术专业测试;体育特长生则要在体育项目上有突出表现,通过体育专项测试等。不同特殊类型招生对考生的学科成绩、专业技能、身体素质、综合素质等方面有不同侧重点的考量。
报考流程不同
普通志愿填报:一般在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以及各高校的招生计划、历年录取分数线等信息,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网上填报系统填报志愿。填报时主要选择院校和专业,通常有多个平行志愿或顺序志愿可供选择,操作相对较为 straightforward。
特殊类型招生志愿填报:流程相对复杂且各有特点。以强基计划为例,通常先由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报名,提交相关材料,包括个人陈述、高中阶段获奖证书等证明自己学科特长的材料;然后高校进行初审,确定入围名单;入围考生参加高考后,还要根据高校安排参加后续的笔试、面试等考核环节,最后综合各项成绩确定录取名单。其他特殊类型招生如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等也都有各自前期报名、专业测试、与高考成绩结合确定录取等一系列特定流程。
录取时间和规则不同
普通志愿填报:录取工作一般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的一段时间内集中进行,按照各省份制定的平行志愿或顺序志愿录取规则操作。平行志愿通常是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的原则,即按照考生分数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志愿,一旦符合投档条件就进行投档;顺序志愿则是先按志愿顺序,再看分数高低进行录取。
特殊类型招生志愿填报:录取时间往往跨度较大,不同类型的特殊招生有不同的时间安排。比如保送生可能在高考前就已经确定录取结果;强基计划等则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结合高校考核成绩确定最终录取名单。而且其录取规则是根据各特殊类型招生自身制定的综合评价体系来确定,如强基计划是综合高考成绩、高校考核成绩等按一定比例计算得出综合成绩后进行录取。
联系
高考成绩基础作用:无论是普通志愿填报还是特殊类型招生志愿填报,高考成绩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普通志愿填报中,高考成绩几乎是唯一的录取依据(除个别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在特殊类型招生中,高考成绩也大多是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像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等对专业特长要求较高的招生类型,高考成绩也会作为重要参考,与专业测试成绩等共同决定最终录取结果。志愿填报系统依托:两者一般都依托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网上志愿填报系统进行相关操作。比如在填报普通本科志愿的同时,符合特殊类型招生条件且已通过相关选拔流程的考生,也会在该系统中按照要求填报特殊类型招生的志愿信息,只不过填报的内容和方式会根据具体特殊类型招生的规定有所不同。
招生计划统筹:高校的招生计划是一个整体,会对普通招生和各特殊类型招生进行统筹安排。例如,一所高校会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教育资源等确定在某个省份招收多少普通本科生,以及各类特殊类型招生的名额分配,以确保整体招生规模和质量符合学校的要求,并且在招生录取过程中会保证各项招生工作有序衔接,避免出现招生计划混乱的情况。
特殊类型招生志愿填报和普通志愿填报各有特点,考生可根据自身条件、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等情况,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报考方式,以增加进入理想高校的机会。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979886916@qq.com